登录

快速注册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作者:雨天 时间:2020/01/13 阅读:4645
“智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虽然多数人都有所耳闻,而实际对“智慧城市”内涵有所了解者甚少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虽然多数人都有所耳闻,而实际对“智慧城市”内涵有所了解者甚少。随着近期《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笔者忽然发现“智慧城市”作为一种营城的理念古已有之,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用当前“智慧城市”的主流架构来对《长安十二时辰》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古今“智慧城市”的对比,让大家能够对“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有所认知。

正文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长安十二时辰》能够将这一切生动的呈现,不得不说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感知设施:录入吏+武侯/不良人/暗桩

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的有机结合

感知设施主要负责城市各项数据的采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感知设施主要由录入吏、武侯、不良人、暗桩等构成。

古代对于城市发展状况的监控与信息记录都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其中人为产生的数据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由录入吏记录所产生的数据是静态数据。录入吏在剧中并没有给予太多的笔墨去描绘,但他们却是长安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安城中的户籍数据、货物进出口数据、商铺数据等诸多静态数据都是依靠录入吏一笔笔记录下来的,正是他们默默的付出,才使剧中的数据分析能够落到实处。

即便到了今天,城市中许多数据仍是由人为记录而产生的,不过是存储的工具与媒介发生了一定转变罢了。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城中望楼武侯、不良人及朝廷暗桩所提供的数据则是一种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望楼武侯位于城中高点俯瞰全城;不良人于城中巷道进行巡逻;暗桩则对部分势力进行秘密监控,三者有机结合,对长安城的运行动态进行全面把控。

在现在的城市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大量人力来对城市进行监控。通过完善的摄像头监控系统、网络监控体系等,我们可以对城市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感知。

通讯设施:望楼 + 斥候

通讯与处置二合一

通讯网络主要负责进行讯息的快速传递,是构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剧中的通讯网络由望楼与斥候配合形成。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望楼设置于长安城各坊市中,每三百步设一座,武侯站于望楼顶端可对长安全城进行严密监控。当狼卫在城中逃窜时,正是由望楼武侯进行的实时监控与指引,为张小敬追捕狼卫指明了方向。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除此之外,望楼还拥有一个更为核心的功能——传讯,望楼之间通过信号板编码的形式,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加上斥候的配合使讯息和政令可以在城中被迅速传达。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相对于古代的长安,现代智慧城市的通讯网络无疑要发达许多。城市中的信息与数据可以通过因特网、WIFI、信号基站、卫星信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快速传递,使城市中的各个系统得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良好的通讯网络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

数据存储设施:档案房

纸的价格是影响数据质量与数量的重要因素

数据存储设施顾名思义是存储数据的地方,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剧中位于靖安司的档案房担任了这一角色。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档案房位于靖安司衙门内,存储了长安城大量的户籍档案信息、进出货物清单、城防规划等等。正是有了档案房大量的数据,后期的数据分析才能够落到实处。

说到数据存储,就不得不提一下剧中的数据存储介质——纸。造纸术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有了纸的出现,古代大量数据的记录与统计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唐朝的官方用纸为藤纸,录入吏们统计的数据都需要通过藤纸来记录。但藤纸的产量实则有限,大量的使用致使藤纸供不应求,纸价飞涨,以致后来录入吏们陷入了无纸可用的境地。连纸都没没有了,还谈何记录数据?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这看似是件小事,但实际是对影响大唐影响深远的大事,当类似的“小事”多了,大唐的没落也就是必然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宾变卖家产,潜心造纸,耗时五年最终制作出了更为物美价廉的“竹纸”,其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真正的忧国忧民。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数据的存储在现代城市显得更为重要,城市每天都能产生海量数据,包括视频监控数据、政务数据、网络数据等等。正是由于存贮介质的不断演进,才使这些数据量达到PB乃至EB级别的数据能够被高效的存储至城市数据中心。城市数据中心在对数据进行存储的同时,也会结合城市的超算资源等对数据进行即时快速的计算与加工,使数据能够得以高效运用。

大数据中心:徐宾 + 靖安司吏员

以徐宾为核心算力,大案牍术为核心算法

大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对城市大量数据进行深入比对分析,发掘数据潜在价值,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通用平台,剧中的大数据中心主要围绕徐宾进行打造。

上文中我们已经说到,档案房拥有大量的数据。但光有数据不顶用啊,古代有没有计算机,怎么处理数据?

呃。。。没了计算机就处理不了数据了?!谁说人不是算力资源了!!!靖安司对于数据的计算分析实际上就是依靠从各部抽调的三十五名精英吏员所完成的。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既然已经讲到了数据计算,那就不能不提一个传奇人物——徐宾,别名“行走的服务器”。

徐宾通过他发明的“大案牍术”,对靖安司的大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在短时间内推导出有效结论。是不是感觉这个概念有些熟悉?那你读下“大案牍术”四个字,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没有?那你再读一遍:“大–案牍–术”。

案牍就是古代的数据,通过对大量的案牍(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出问题的关键与答案,这不就是“大数据”技术嘛!!!作者“马伯庸”能构思出这个词汇脑洞也是够大的。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徐宾作为唯一掌握“大案牍术”核心算法的人,自然便成为靖安司进行数据分析的核心人物,他的存在使靖安司的数据分析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

啥?你问我徐宾咋做到的?

哪来这么多为什么,你问我我问谁去。。。

跟小编一起膜拜就对了!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现代城市虽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数据,但我们目前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仅是冰山一角。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将城市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发掘数据中潜藏的价值,从而更好的指引城市的运营与发展。

运行管理中心:靖安司衙署

司丞李必负责决策;都尉张小敬负责执行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大脑,是由监测、预警、决策等诸多功能构成的通用平台,剧中的运行管理中心由靖安司衙署担任。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

靖安司是唐玄宗亲自设置的情报中心,负责统摄西都(长安)的贼事策防。靖安司衙署则是整个机构的指挥中心,通过斥候快速获取城市资讯,辅之大量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帮助司丞李必做出决策,并最终交由都尉张小敬予以执行。

 

决策端:司丞 李必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司丞李必无疑是一位天才少年,其七岁便和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深交。当太子被委以掌管靖安司的重任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只好请正在修道的李必出山担任了靖安司司丞之位。

不论是存储海量的数据,亦或是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最终目的无非一个——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予以落实,这也正是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存在的意义。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就像是城市的大脑,它汇聚各种信息,并以此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 通过统一的调度与指挥,高效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配图:深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虽然有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有了大量数据作为支撑,但最终做出决策的往往还是人,在剧中是这样,在现实中仍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智慧城市存在就没有价值了,在对城市运行状况有深入了解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与盲目做出的决策相信会有极大的差别。

执行端:都尉 张小敬

读到这,可能许多读者已经不耐烦了,说了这么多,核心人物到现在都不露面,啥意思嘛?!

咳、咳、咳

关键人物肯定要放到后面讲嘛!

那么大的头到哪都忘不了的,放心!

你看这不就来了~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五尊阎罗”张小敬无疑是整部剧最为核心的人物,作为靖安司都尉(ps:临时工),在长安城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不顾一切代价追查“狼卫”,守卫长安城人民的安全。为避免剧透,具体过程就不讲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哈~

上文已经讲过“望楼负责侦查传递消息;徐宾负责分析数据;李必则依据分析做出决策”,但再正确的决策如若得不到正确的执行,仍旧是空谈。

既然要执行,那便要落到具体的人身上,即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如此,总不能让机器人去开罚单、抓捕罪犯吧(至少目前还做不到-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只有当决策得到准确的执行,智慧城市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此向刑警、交警、消防官兵及其它奋斗在一线的人们致敬!

应用领域:干部选任、城市安防

两大典型业务:一个针对人,一个针对事

现今的智慧城市已经可以应用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宜居等诸多领域;长安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相对有限,主要针对于干部选任与城市安防领域。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长安智慧城市在剧集开篇就在干部选任领域体现出了它的价值,徐宾通过大案牍术在长安城寻找适合执行任务的人,最终选中了张小敬与崔六郎,这才让我们张都尉从死牢中走了出来。(说是假的那个,给我拉出去!谁允许你知道这么多的!)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关于长安智慧城市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我不说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剧名已经揭示了一切——“反恐二十四小时”。靖安司最初设置的目的就是负责长安城的贼事策防,因此长安智慧城市应用于城市安防领域便是自然之事了。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相比于长安的智慧城市,现代智慧城市可以在城市服务、治理、产业、宜居等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大家已经听说过的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等,限于篇幅原因,小编在这就不展开讲述了。

标准体系:望楼密码 + GIS

通过望楼密码传递加密信息;

通过平面地图与三维模型实现对空间的全面感知

标准体系主要指构建智慧城市时的统一的指标与规范体系,是保障智慧城市顺利建设与运行的重要条件,剧中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望楼密码与GIS两部分。

望楼密码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望楼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望楼上信号板的翻转来实现的,不同信号板的排列方式代表不同的讯息,只有知晓编码方式人才能读懂信号板所传递的信息。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望楼的信号板编码系统可是经过缜密设计的,这连小说作者马伯庸都没有想到。也正是这些细节,才体现出了剧集制作的精良。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望楼信号板编码系统的设计其实也是在制定一套信息传输协议,通过一个只有内部知晓的编码方式,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消息的快速传递。(虽然编码后来还是被内奸泄露了。。。)

GIS地理信息系统:长安舆图+长安沙盘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唐长安分108坊,拥有百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达的城市,没有之一!在如此庞大复杂的城市中,想要追踪犯罪分子,就必须要对不同人员及事件的空间信息有清晰认知。

从剧集前期狼卫对于长安舆图的渴望就能体现出舆图的价值。对于初到长安的狼卫,能够拥有一张准确的舆图,无疑能帮助他们对长安城的复杂空间实现准确认知,否则地方都找不到,还搞什么恐怖袭击。。。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长安沙盘则是长安舆图的立体升级版,通过制作精细的长安沙盘,可以实现对长安城空间的立体感知,为司承李必在靖安司衙署内了解追捕狼卫的实时进展,并进行动态指挥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构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想对城市进行有效管理,我们首先便需要从空间上来对城市的发展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伴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包含空间信息的数据在当今社会也愈发受到重视,例如轨迹数据、信令数据、poi数据等等,通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知城市、管理城市。

安全保障:旅贲军

保障数据安全的最后防线

智慧城市中的安全保障主要指确保城市中数据的安全,这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剧中靖安司的保卫工作由旅贲军负责。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旅贲军是禁军的一部分,归太子直接管理,和宫廷禁军的区别是旅贲军平时不驻扎在皇城和宫城之内。在靖安司成立后,太子便将旅贲军派遣至靖安司,交由司丞李必进行指挥,负责保障靖安司的安全。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靖安司不仅存有大量的数据,还包括李必、徐宾等关键人物,这些都需要进行严密的保护。在剧情后期,由于旅贲军被调走,使得靖安司防卫力量空虚,以至凶徒入侵时,靖安司毫无抵抗之力。虽然崔器最后力战殉国,但仍无法避免靖安司官员惨遭屠戮的命运,这不仅凸显了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现代的智慧城市更加需要严密的安全保障,数据的安全直接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安全。试想一下,如果个人乃至国家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随时都能被不法分子获取,那么个人还如何拥有隐私?国家的安全还如何保障?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等过程,都应当构建严密的防护体系,以此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行。

智慧城市逻辑架构解析

通过上文对智慧城市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概述,相信大家已经对智慧城市的概念有了一定认知,但仅这样仍是不够的。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不能对其运行机制有一定了解,仍是很难真正理解“智慧城市”。

因此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智慧城市的逻辑架构与运行机制吧,咱们先去看下长安的“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唐长安智慧城市模式图

解读:

望楼武侯位于城中高点,加上城中巡逻的不良人,与潜伏的暗桩,可以对长安城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问题则通过望楼信号板传递加密信息,通过斥候的配合将讯息快速传递至靖安司;

徐宾依据斥候传入的讯息,结合档案房中的案牍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呈递给司承李必;

李必依据分析做出判断,并指派命令给都尉张小敬予以执行,张小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问题,则通过望楼传递讯息进行及时反馈,由此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接着我们对比下现在的智慧城市;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现代智慧城市模式图

解读:

现在的智慧城市的运行机制与长安城智慧城市的运行机制十分类似,可以理解为其升级版。城市通过视频监控、人员信息、时空数据等对城市进行实时监控,利用高速通讯网络将数据传递至城市数据中心;

城市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初步的计算加工后,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城市大数据中心则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进一步对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递至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进行动态呈现;

决策者在对城市有了深入认知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指挥各职能部门予以执行。在执行期间出现问题可借助通讯网络进行及时反馈与处理,由此形成完整闭环。通过智慧城市的构建,实现城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结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懂“智慧城市”

对比长安的“智慧城市”与现在的“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智慧城市不论数据量还是信息传递效率、计算效率都不是长安智慧城市所能比拟的,但两种“智慧城市”最基础的思想与逻辑架构仍是一致的。不过是许多过去需要依靠人力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可交由计算机去更加智能高效的处理了。

结语

相信大家此时已经对智慧城市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所讲的“智慧城市”概念很显然是简化版的,这也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其实是小编能力有限–!)。

引用迈克尔•桑德尔的一句话: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希望读完本文,能让大对智慧城市有所思考。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www.scitycase.com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160195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