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铲屎官”这件事上,「小佩」想做的不只是智能硬件
在分散的宠物市场上,宠物用品呈现出十分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状态,市场上中低端产品是占绝大多数,供应链端,主要的生产厂家主要为国外产品做代工,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体现在消费者端,则是,市场上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无论是审美和功能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这是宠物用品品类中诞生新品牌的机会所在。
36氪曾经介绍过的小佩选择从智能硬件切入宠物用品市场,早期推出的智能挂机和智能伴侣两件产品像是 Whistle 和 Petcube 的结合版,从国内市场来看,在人工智能硬件普及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宠物的智能硬件的市场教育成本要更高,因此,在借助智能硬件确立品牌调性后,小佩开始围绕整体养宠环节进行产品开发和销售。
现阶段,小佩共有 17 个 SKU,除了智能伴侣和挂件外,还包括饮水器、随行杯、喂食器、智能牵引绳等。整体来看,小佩的新品开发逻辑是从各个养宠环节切入,一方面丰富 SKU,另一方面做产品生态,可以类比为宠物用品届的MIJIA。从产品布局来看,智能硬件产品更能照顾到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在收集了 2200 多种狗粮的详细数据后,后台算法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宠物品种等为宠物主提供喂养建议,随行杯、牵引绳等更像是产品品质方面的升级。
和食品、医疗相比,宠物用品尚属长尾需求,宠物主们在宠物用品上的升级愿望有多大、消费频次到底有多高是新品牌要获得增长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前者其实和需求满足程度相关,前面提到,目前市场上的宠物用品在功能和审美上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小佩的联合创始人郭维学告诉 36 氪,智能并不必须是黑科技,通过产品设计解决养宠过程中的尴尬、提供养宠解决方案是小佩要做的事情。例如,小佩在初期推出的智能挂件和智能伴侣其实就在解决的宠物主们的“分离焦虑”。至于宠物用品消费相对低频的问题,郭维学认为,耗材类产品可以拉动购买,因此在 SKU 的设置上走的是耐用性产品和消耗品相结合的路线。此外,团队也会结合养宠场景,每1~2 个月推出新品,例如智能猫窝、智能猫厕所等。根据小佩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的各类的设备销售已经超过 100 万台,线上月度复购率为 20% 。
销售渠道上,除了线上直营外(淘宝、京东)外,小佩也以代理和自营门店的形式在线下销售,目前已经覆盖到 5000 多家线下门店,小佩目前有 4 个自营门店,这些线下门店除了帮助小佩实现品牌露出外,也可以帮助小佩向包括门店 SaaS 系统在内的其他服务的进行延展,是从品牌向线下服务拓展的想象空间所在。团队计划在今年内在上海会开将线下直营连锁扩充到 10 家。除了国内市场外,联合创始人郭维学介绍,在SKU 已经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欧洲和美国等海外市场的拓展会成为小佩销售的增长点。
融资方面,团队分别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完成了天使轮和 A 轮融资,总共的融资金额为 1000 万美元。其中,A 轮由赛领资本领投,GGV纪源资本和王刚跟投,今年年初团队实现盈亏平衡,2017 年预计实现收入 8000 万元。团队目前正在进行 B 轮融资,在下一阶段,除了继续在产品开发上做投入之外,拓展海外市场和品牌建设也会是发展重点。
除了小佩外,在宠物用品上,36氪还曾介绍过PIDAN、纽扣宠物等,PIDAN 切入的是猫用品的细分市场,主要在设计层面进行升级,纽扣宠物则从硬件产品向宠物店SaaS转化,走整合线下服务的路线。
————————————
我是36氪作者思齐,关注消费和教育领域,项目报道请联系微信HannahHQ72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