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快速注册

专访澜亭资本创始人刘炯: 伪人工智能项目看多了, 你才会发现技术多重要

作者:宇多田 时间:2017/07/22 阅读:5962
凡是被冠以“泡沫”二字的事物,往往涵盖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意义: 形势虽然是虚而不实的, 但内核却是价值不菲的。 […]

凡是被冠以“泡沫”二字的事物,往往涵盖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意义:

形势虽然是虚而不实的, 但内核却是价值不菲的。

因此,当“人工智能泡沫说”成了行业里的流行话题后,一方面,我们真的痛恨那些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把“人工智能”当作公司前缀的“老鼠屎们”,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爆发了巨大能量的所谓“风口”,其实更是人类的“心之所向”。

仅2017第1季度,人工智能类别的公司创业数量就达到957家,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增幅高达55%。这组由Venture Scanner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盘旋在这块领地高空的“资本秃鹰”们胃口之大。

胃口虽大,但“肉质”总有优劣。没有投资人不期望遇到的是下一个Google,但实际上,披着AI马甲的伪项目只多不少,已经不止“滥竽充数”这么简单。

因此,与行业内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警示相比,虽然澜亭资本的创始人刘炯坦言自己对“泡沫说”没什么感觉,但他也承认,“伪人工智能项目”倒真看了不少,也用了不少:

“很正常,任何一个有前景的产业都会产生泡沫。她随着发展才会产生对这个行业预期过高的峰值,然后再进入一个低谷,最后再慢慢继续爬升,继而达到稳定。主要是近一两年,AI被提及的太多太多,大家都是怀着一腔热情去做这个。

但是只有热情肯定不行,很多做机器人的,特别是所谓的教育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他们有好几个问题都没想清楚,譬如他们的产品到底是哄孩子,还是去教孩子。

你就一开始训练个模型,给它个预设程序,然后它就只会说1000句话,之后再也不会别的了,这也能说是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吗?顶多两三天,孩子就觉得不新鲜了。

人工智能产品“学习”的过程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它应该每天都在变得“更加了解你”。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应该每天都是“新的”,与昨天是不一样的。

另外,哄孩子也行啊,但是用了一些智能机器人,对话体验真的不好,语音识别最基础的都没过关;有屏幕的输入个文字都慢吞吞,这种产品只能是作为玩具存在。”

实际上,从我们参加的不少人工智能大会及机器人商店展示的相关产品来看,很多消费级机器人的确更像是高级玩具或一个吸引人的摆设。它们还做不到真正的自然语言交互,更不会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逻辑判断,这就像刘炯所说的,它们不仅没广告语说的那么好,更是远远达不到用户对人工智能的期望。

“你让一个小孩每次都干巴巴地对着机器人说‘主谓宾’都有的句子?实话讲,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教育及陪伴机器人都是虚张声势的,都是伪人工智能项目,它们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掉。”

机器人当然要投,但好的AI项目条件非常苛刻

从阅历来看,刘炯算是这个鹰群中年轻且低调的“捕猎者”。

他创立的澜亭资本成立其实不到一年,投资的项目类型也并不十分丰富。但或许是做会计师出身,他对项目的考虑非常现实——“时刻算好账,落地最重要”,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调性——“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保持独立思考”。

截止目前,在澜亭资本投资的为数不多的项目中,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项目占据了绝对比例。其中,就包括三个具有完全不同应用场景(家庭、饭店及公共娱乐场所、仓储)的机器人项目。

在聊天中,刘炯毫无掩饰自己对机器人的“热爱”,而给出的投资理由也非常直白——“能更快看到成效”:

  • 做底层这种烧钱的事情让大公司去做,从财务性投资来看,硬件的商业落地速度当然是最快的。

  • 它们的市场需求是可以用明账算得过来的。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分为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你看基础层,大部分由大厂商把控,微软,Google,IBM等等都在搞,从财务投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投资空间,而且这类服务提供商大多数还处于烧钱的阶段。财务性投资是很难参与进去的,那就让Google、百度他们去做吧。

 作为投资人最适宜参与的,当然是技术与商业场景进行结合的部分。再说的宏大一点,在人类需求面前,一定要有智能硬件形式的实体的存在,因为既然语音是人机交互的一个入口,那么需要有一个承载语言的载体。你不会想像科幻电影《Her》那样,只听声音看不到对方吧?

还有就是,现在用技术取代人力的需求非常迫切,说到底,投资一些垂直场景的机器人是能帮客户算过来账的

意思就是,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多少,一年运营下来成本是多少,而相对应的,人力的成本又是多少,一算,诶?能节省2/3的成本,那当然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配套技术也都成熟了,没有理由不相信市场不接受。

实际上,这两点只能说明机器人市场有投资价值,但正是因为以上两个特性,导致它的投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要更大一些。

此外,我们刚才就已经提到,市面上的伪人工智能产品比好产品要多得多。更何况,即便一家公司有几个算法或牛人,也不一定能做大做久。因此刘炯就直接给“好的人工智能项目”下了一个全面的定义:

  • 首先,这是最关键的。必须有原创的核心技术,含金量高,但不一定最好;有硬件,但不一定最好;但这家公司一定是把两者“揉”的最好的公司。

  • 肯定要有市场需求。但必须给“市场需求”加个“前缀”——当下,当下!

  • 这些项目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平台,这就相当后续服务的接口,你必须看到它是否能提供后续服务。

  • 团队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只看技术团队,既然卖的是机器人,就要看技术、营销与销售队伍的“配合战”。

我们先来说第三个条件,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因为大公司都是这么想的——Amazon做智能音箱Echo,以智能语音平台Alexa为平台招揽各路技能插件开发者,想做智能家居界的“安卓”;百度前几天宣布阿波罗计划的具体内容时也表示想做无人驾驶界的“安卓”。

而刘炯参与投资的这几个机器人项目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点——做自己的技术平台和后续服务。无论是对标Echo的情感机器人公司Emotech,还是云迹科技的商业服务机器人,前者正在基于自己的神经网络技术优势,开发独有的智能操作平台;而后者正在生产可提供给其它机器人生产者的智能底盘系统,以及可供二次开发的SaaS系统。

专访澜亭资本创始人刘炯: 伪人工智能项目看多了, 你才会发现技术多重要

对于第一项条件,刘炯用苹果公司举了个例子:某种程度上,苹果像一个哪一科都不偏但哪项都不突出的学生,但综合实力却决定了他最后的“名次”。

“乔布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苹果的任何单项技术都不是最领先的,但他却让苹果在硬件与软件的融合方面做到了极致。因此,技术最牛不是最牛,硬件最好不是最牛,而是两者的结合体最牛,才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第二项条件说的是,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看,产品的技术不能太“黑”太前沿,配套设施不能太落后,这就像刘炯提到的Google的纸板眼镜,如果2012年推出的Google可穿戴眼镜项目再往后推5年,它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就不会在2015年初被毙掉过一次,因为跟它所配套的VR及AR技术这两年逐渐走向成熟。

“只不过它推出的太早而已,即便有市场需求也是不现实的。不早不晚,“当下”真的非常重要。”

专访澜亭资本创始人刘炯: 伪人工智能项目看多了, 你才会发现技术多重要

早前很多人在了解一家技术公司时,总是盯着他们的豪华技术团队大作文章,但刘炯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局限的认知,因为后续的宣传及销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占领市场的速度。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当下最现实的例子:与亚马逊AWS与微软Azure相比,Google云发力的不算早,几乎是后来居上。而2015年云板块的新掌门人Greene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迅速组建自己的豪华销售队伍。

你的技术和产品是好,但现在做智能硬件的太多了,大公司也在做,创业公司更是多的数不清,你怎么让人知道你的产品好?怎么比别的产品先一步接触客户?怎么处理和牢固与客户的关系?你看烂产品有时候也大行其道,就是宣传做得好,所以红一阵,虽然肯定长久不了。你总不能让一群技术男去卖机器人吧,可能一台都卖不出去。

 中国AI创业公司到底有什么问题

中国做人工智能在做硬件方面非常有优势,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捣鼓出一套设备,这是基于多年积累的经验。但是刘炯认为,在判断一个智能硬件项目时,恰恰不能先看他们的硬件,关键要看他们软件做的怎么样。

让他觉得可惜的是,从技术维度来看,中国在一些算法基础层的东西反而是薄弱的。

刘炯并不怕拿欧美与中国做对比。虽然现在很多大佬都把中国视为AI发展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国家,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美国,他对此也颇为认同,但又强调了一个当下不能忽视的事实:软性技术优势与算法的技术前沿性来看,还是在欧美,以美国与英国为主。

他认为,这两个国家在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累积方面非常的强悍,几十年发展到现在,才逐渐延伸出人工智能的一些学术研究,积累的优势远远超过我们。相比较来说,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据我所知,全世界大概有超过200万AI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中国的比例是很低很低的,大概不到2%。大部分中国AI技术,都是利用一些开源的技术框架,在这些底层算法之上进行优化。但从技术的原创性来看,其实是非常不够的,中国大量AI企业的可复制化非常高。

因此,我们虽然每次都擅长迅速拼凑出一个硬件产品,迅速把它们投入市场,但这个产品具备多少后台的技术呢?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这个是要打问号的?这是我从国内很多AI企业上看到的问题,五花八门的硬件倒是做出来了,跟人有哪些交互也好,用户体验也好,都没那么理想。

另外,刘炯也不认为什么产业都适合当下跟AI进行融合,有些行业也只不过蹭蹭热度。这就像前几年的火热互联网+一样,现在也有了AI+的趋势。而他看好的几个与AI结合最有前景,最有市场的领域,有三个:

AI+医疗,AI+智慧出行,AI+新零售(譬如当下火热的无人店)。

这几个领域的项目我都在看,也投了两家无人驾驶技术公司,除了驭势科技,另一家的融资只有公开后才能透露。而新零售方面也很明显,从Amazon推出自己的无人店之后,这个便成了一个新趋势。

专访澜亭资本创始人刘炯: 伪人工智能项目看多了, 你才会发现技术多重要

 但就像百度CEO李彦宏所说的,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可以培养的人才,还有这么多钱……不领先世界还真说不过去。总的来说,国内AI公司成长的速度在全球真的无人可及,这也是刘炯在考察国内外项目的同时,将砝码向国内倾斜的根本原因。但他也给了AI创业公司一些忠告:

公司必须有且只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目标。战略是既定的,但战术在执行过程中是可以灵活的,毕竟“曲线救国”嘛。但我觉得,作为创业公司必须聚焦于一个领域,一定要专注,把它做到极致。

不要到了一个阶段,就开始看这个领域热度高,先做这个吧。你瞧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这不是初创企业的优势,而且钱也不是让你这样烧的。你要看清你的身份,别觉得技术好一点儿了,就以为自己是Google了。

但与大公司相比,创业公司的一个优势让刘炯坚信不疑是后者独有的:

任何颠覆性的技术,都是创业公司做出来的;掀起革命的永远都是那些处于成长中的年轻团体。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www.scitycase.com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160195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