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7年夯筑的壁垒,美团出行7天就打破了
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并且快车和出租车业务同时上线,不到10个小时,订单突破10万单,两天内订单量突破25万单,第三天又突破了30万单,差不多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司机平均接单时长是5秒钟。高手过招,才见水平高低,这个结果的确很让我惊讶。滴滴7年夯筑的壁垒,美团出行7天就打破了!
在资本的推动下,滴滴吞并了快的,然后是uber中国,干趴了易到用车,还有消息说滴滴想借软银之手收购了uber。原以为可以安枕无忧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团出行。看似不可撼动的垄断地位,看来也不是那么牢靠。
从去年年初传闻王兴程维饭局后反目,美团主动挑衅在出行市场开战,到2017年在南京试点,再到美团打车上海上线订单量居高不下,这个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一直在吊人胃口。
美团做出行这事儿,从一开始大多数并不是那么看好,毕竟滴滴深耕了七年,而美团点评这不就是不务正业么,如何撼动滴滴。如此看来滴滴的垄断地位也不是铁板一块牢不可破,而美团出行又做了什么撬动了这块市场?
►一枚被大数据杀熟的滴滴黑金会员
东哥作为滴滴忠实用户,黑金会员,平均月消费在4000元以上。但我非常希望美团打车早日进军北京市场。一个是作为优先级黑金优先,告知预计前面1人排队2分钟,却经常要等七八分钟还没有叫到车,耽误行程;一个是感觉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叫滴滴的费用经常高于出租车,不同的手机同样的路线预计价格不一样。
这种体验的差异主要来至于竞争不足导致的,供给不足和价格歧视。对用户来说,急需一个和滴滴同等级别的竞争对手。
其实撼动滴滴的,并不是竞争对手有多强,而是滴滴出行在产品体验上还急需提升,给了竞争对手机会。比如在排队预测时间上,能否给用户一个准确的时间。在价格上,给用户一个更优惠的选择方案。这不代表美团出行有多好,至少无论是用户,还是司机,愿意都尝试一下新的平台。
►灭了快的和uber中国,滴滴七年构筑的壁垒
2017年12月1日晚上,美团点评CEO王兴通过内部信宣布出行事业部成立,隶属大零售事业群,由美团点评副总裁王慧文负责。12月20日,美团点评出行事业部推出美团打车APP。而此时,距离第一家网约车平台成立已经过去7年了——2010年8月,网约车鼻祖优步成立;2010年10月,易到专车上线;2012年8月,快的打车在杭州上线;2012年6月6日 滴滴所属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9月9日滴滴打车正式上线。……后来的故事,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2016年7月,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达成收购协议,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表面上看,滴滴一路走得太顺了,融资金额不断创历史新高,和优步合并之后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90%,一度被指垄断。
滴滴融资历史
当滴滴收购了快的和uber中国后,大多数人认为出行市场战争已经结束,易到用车和首汽约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滴滴垄断市场,可以进入舒服的赚钱阶段,这也是支撑滴滴估值500亿美元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一个长跑类型的竞争对手,美团出行的出现,将对滴滴业务和估值构成重大威胁。
其实滴滴这几年也过得并不轻松,政策上屡屡碰壁,遭各地方有关部委多次约谈,有关汽车牌照和司机资质的规定出台也一再限制滴滴扩张领土。网约车新政 16 年 7 月发布以来,滴滴经历了和各大公司,交通部,各级政府,司机,用户间的多轮冲突,出行市场老大的位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坐。
美团出行在上海还不到一周时间,就吃下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至少证明了一点。无论是司机,还是用户,并没有那么忠诚于滴滴。意味着滴滴在过去的七年,并没有打造出令人幸福的市场壁垒来。
从某种意义上,当年滴滴花高价收购了快的和uber中国,未必是好事,缺乏竞争,就缺乏了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另外收购后,也加快了自身盈利要求,也增加了对司机的压榨。现在美团抽成8个点,滴滴20个点,没有补贴,司机也是愿意开美团。
在滴滴发各种促销/减免信息给司机的时候,有投资圈朋友评价“滴滴发短信也晚了,杭州的车主建了群,就等美团一来就投诚呢,上海的用户和司机均兴高采烈,像当年欢迎解放军入城一样,唉……”
►美团七年之后才入场,是否还有机会?
网约车诞生7年后,国内网约车老大滴滴诞生5年后,美团才入场,是否还有机会?答案是有的。
首先,市场够大,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大数据观察》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共享出行次数超过百亿,全球市场份额达67%,领先于世界共享出行行业。2015到2017年,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年市场容量以79%的速度增长,从660亿元增长至2120亿元,2018年预计将达到3800亿元,潜在共享出行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美团出行之所以还有很大机会,抛开滴滴本身的用户体验有待提升之外,给司机和用户换平台的理由。更大的一个原因,目前出行市场平台的覆盖用户为1.4亿,滴滴本身覆盖的用户不过1.2亿,而整个美团点评有6亿用户,活跃用户超过3亿,增量市场用户需求还非常大。就如过去三年崛起的拼多多,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交易规模过千亿,之所以成长这么快,主要覆盖了更多四五线城市的非淘宝用户。2015年才成立的曹操专车都是100亿估值的公司了,对美团点评这种具备天然用户优势的平台,切入打车市场,并没有那么难。
从曹操专车,首汽约车来看,滴滴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其它玩家也有机会。易到逐步解决资本问题,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加强竞争后,美团打车又强势入侵,这给当下拥有优势市场份额的滴滴造成压力。美团已经跳过出行市场混战阶段,以美团的体量只需和滴滴对打。
其次,美团现有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 LBS 场景业务,构建的到店事业群、大零售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以及出行事业部四大业务体系,这些能为美团打车带来什么?
1. 消费场景覆盖。到家、到店、出行和旅游,是生活服务业的四大场景。美团的生态布局已经渗透各个生活场景,形成了吃喝玩乐和出行一体化的行为逻辑,美团点评平台70%用户有打车需求,在出行市场具备天然的用户粘性。
2. 用户群基数。滴滴现在的日订单量是2500万,日活用户大概是1个亿,美团点评的用户数超6亿
3. 会员体系。会员系统打通,会员积分信用等都可以同步,私以为以个人为单位在移动互联网建立身份信息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用户体验将大大提高,在这一点上,滴滴聚焦出行、而其他打车类公司业务更窄且市场占比小。
其三,政策转向利好。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化出行成未来发展方向;
2016年3月,发改委等十部委印发指导意见鼓励共享经济和自有车辆租赁;
2016年7月,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方责任;
一是上面讲过滴滴和易到屡屡碰壁,行业规则在形成中,触碰高压线的危险比滴滴摸着石头过河要小得多。而且政府不会允许滴滴垄断,支持多元化竞争,在车源上做了限制。
除了政策利好,资本市场也持续看好互联网出行市场。在经历了巨头合并、专车新政等洗礼之后,市场已经从原本的疯狂竞争回归到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其四,用户已经被教育过,用户习惯和消费水平已经被养成,不用大量现金补贴养成用户。且起步阶段司机数量较少,同等资金条件下美团收取司机佣金更低,让利给司机和用户,吸引力更大。从目前来看美团佣金确实比滴滴低很多。
►美团打车入局,有机会,不容易。
美团打车入局,有机会是一定的,但困难不比机会少。
首先滴滴的行业地位短期内很难撼动,而美团的品牌形象又不够专注,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转移需要时间。这个时间要小于滴滴当时建立用户习惯的时间,用户使用习惯还是以个人利益为转移。通俗的说就是哪个软件省钱用户就会选择哪个,谈不上什么忠诚度,毕竟谈产品情怀对滴滴来说还差得很远。从个人感受来讲,最近频繁收到滴滴发来的优惠券,有朋友还反映接到易到客服调查用户体验的电话,询问长期不登录使用的原因,也附送了优惠券,出行市场的战争来了,而这个时间点也从侧面体现美团的强势入侵让竞争对手无法忽视,滴滴开始慌了。
其次虽然政策环境较以往清晰了很多,但关于汽车牌照、司机资质等因素仍然存在变数。美团上海上线首日拿到杭州网约车牌照,却也被上海相关部门约谈勒令整改,把政策走顺,对于现在的美团打车来说非常重要。
在业务上,汽车业务属于重运营业务,对于一直专注于吃喝玩乐生活场景的美团来说,一是缺乏相关运营经验,二是人力和资金量的投入虽然倚靠美团后备力充足,但不像滴滴绝对集中。显而易见,出行市场是一个持续烧钱的市场。
总的来说,作为政府,肯定不希望也不允许行业垄断,作为用户,当然更期待滴滴被群狼围攻,形成竞争——因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很多上海的朋友,这两天收到了很多滴滴的促销券,帝都人民也十分期盼美团出行的到来。
阿里已经很庞大了,京东依然撕开了一个口子。当大家都觉得电商非常难的时候,拼多多横空出世。出行市场很大,滴滴不过只有1.2亿用户,对于6亿用户的美团点评来说,完全有逆袭的机会。杀入出行市场,这个增加美团点评的估值有帮助,路透社消息美团点评正在筹备今年在香港上市,而对滴滴的投资人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