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快速注册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作者:消费日报江西记者站 时间:2018/08/22 阅读:3695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郝海霞 周雨农)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以下简称为邓家埠原种场)位于余江区境内,全场总面积为 […]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郝海霞 周雨农)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以下简称为邓家埠原种场)位于余江区境内,全场总面积为17.2平方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农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水稻原种场。水稻种植和水稻原(良)种繁育是该场的主导产业,与之相辅的产业有果蔬种植、稻虾种养等。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邓埠原种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余瑞新(左一)介绍该场的智慧农业建设

“近年来,我们场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大数据应用以及物联网信息技术等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智慧农业扶贫,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据邓家埠原种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余瑞新介绍,农科所主要负责管理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新技术、建设区域试验和产业研究室、承担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繁育和推广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工作。

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籼改粳”是邓家埠原种场旨在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举措。邓家埠原种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余瑞新介绍,为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促进职工群众持续增收,2016年该场出台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职工群众示范种植700余亩粳稻。通过强化科学管理、组织学习培训、开展技术服务及集中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粳稻示范种植取得了重大成果,单产高达1600斤/亩,同比籼稻种植,平均每亩增益495元。2017年,该场大力推广“籼改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今年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邓家埠原种场技术人员廖晓锋(右)向记者介绍红心火龙果的培育种植情况

7月,大棚里火龙果挂满红彤彤的果实,显示屏显示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从广西引进来的台湾大红和美龙1、2号2个品种在邓家埠原种场结出硕果,并能保持原产地的甜度,这都离不开邓家埠原种场长期的研究和经验积累。余瑞新告诉记者,邓家埠原种场这边种植的火龙果是施用有机肥的,该场与上海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施用以豆粉、过期奶粉、微生物等为原材料的微生物液态肥,这样能保持火龙果在原产地的甜度。据了解,该场火龙果种植面积400亩,种植第一年就少量挂果,第二年亩产量3700余斤,今年预计达到亩产量5000斤,亩产值达到2万-3万元。目前,主要是用于采摘、单位采购、外销等,有些个体户和合作社也会通过网购的渠道外销。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邓家埠原种场在杨家分场试点推出 “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稻虾共生产业,大概有250亩,在种养过程中,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减少了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最终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品质更安全,虾更洁净、肉质更美味,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达到稻、虾双丰收。

可喜的是,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余江)分中心(以下简称余江分中心)是全国27个分中心之一,也是江西省内唯一的一家分中心,是农场面向江西走向中国甚至世界的一个重要项目。经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批准建设,于2017年8月通过初步设计,总投资924万元,建设期2年。根据规划,未来余江分中心基地97.8亩,包括试验田、新建检测楼、温室、网室等,可满足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生态区内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甘蔗、玉米等大田作物测试品种的DUS测试和轮作需求。建设项目由邓家埠原种场承建,并已开展部分测试工作。余江分中心的设立将有效提升江西及周边省份的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农业技术助力精准扶贫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余江区悦来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芳菊(右)向记者介绍火龙果深加工产品——火龙果酒

余江县果果鲜家庭农场、县悦来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是邓家埠原种场的扶持对象之一。“邓家埠原种场为我们提供了资金帮扶,我们合作社搭建的棚子有一半的钱是邓家埠原种场出的,而且他们还为我们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人吴芳菊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种植火龙果170亩,一亩800株,2016年开始挂果,亩产量4500斤,亩产值2-3万元,纯收入一亩达到8000元。今年该合作社有40多亩挂果,解决了20、30多人就业。而且,该合作社还酿制了火龙果酒,销量可观。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发展

今年邓埠原种场为余江老区画桥镇画桥村提供了4000多株火龙果苗木

同时,邓家埠原种场今年为余江老区画桥镇画桥村合作社提供了4000多株火龙果苗木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据合作社负责人汤富贵介绍,该合作社于2017年7月8日注册成立,共投入资金70余万元,种植经济作物西瓜、火龙果共22余亩。合作社成立之初秉承“党建+合作+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带动当地养殖产业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脱贫增收“三促进”。截至目前,共有社员15余人,其中贫困户6人,党员1人,对接贫困户22户,承包流转土地26亩,拥有农机具2台,在今年火龙果无产出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纯利润7-8万元。合作社年利润8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益1.5万元;带动贫困户22户,安排贫困户就业岗位6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人。

标签: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www.scitycase.com all rights reserve.
京ICP备16019547号-5